作者:雷竞技app网页版 浏览量:1 次 时间:2025-01-16 10:57:31
2016-2018年,国家针对煤、焦、钢行业发布了一系列去产能及环保限产政策,奠定了“以钢定焦、减量置换”的基调。其中,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加大焦化产能压减力度,各主产区开始集中淘汰焦化过剩产能。
不过,由于各方利益纠葛,淘汰焦化过剩产能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表示,焦炭产能过剩的基本面还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改变,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我国焦化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仍将在波动调整中运行。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焦化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超过5000万吨。同时,一批现代化大型焦炉相继建成投产,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延伸取得新成效,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制甲醇联产合成氨、制天然气,煤焦油加工尤其是针状焦等炭材料开发应用获得长足进步,满足了钢铁、化工、有色等领域的需求,并累计出口焦炭 3700 万吨。
此外,焦化行业积极地推进兼并重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焦炭生产大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多数企业有序进入煤化工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同时,焦化装备制造业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炼焦技术装备已出口十几个国家。
为进一步加快焦化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促进焦化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安全环保节能水平,2020年6月,工信部制定发布《焦化行业规范条件》,从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能源消耗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促进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发布了《焦化行业诚信自律公约》(下称《公约》),意在促进焦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焦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焦化商品市场秩序,保护焦化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公约》提出,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成本不销售、不相互欠款”的行业自律原则,依法、诚信开展经营活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自觉维护焦化行业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2018年,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焦化行业科技大会,全面总结并展示了我国焦化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业绩。大会评选出的29家技术创新型焦化企业、70项焦化技术创新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焦化行业“四新技术”中的一批关键核心工艺装备,实现了从引进、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和研发制造、全部国产化以至超越领先的转变。
据了解,2016-2019年,焦化行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冶金科技奖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我国炼焦工业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高效运行管理上的水准大幅度的提高,为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焦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装备保障。“十三五”期间,焦化行业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地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了企业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顺畅可控、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决策、全流程的优化再造,生产经营有序、高效、稳定运行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焦化行业已形成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检化验手段”等功能完备,有着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装备的炼焦工业体系。充分的发挥焦炉的干馏分质功能和能源转换效率高的优势开发气化焦,进而合成天然气、甲醇等清洁原燃料;生产民用洁净焦替代散煤燃烧污染的应用推广也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为焦化产业体系调整、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污染物减排开辟了新的途径。
“十三五”期间,焦化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深入实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焦化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可喜进步。
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督导和引领下,焦化企业依法依规设立,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地增强,产能置换、退出、淘汰政策措施综合兼顾了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定位、社会责任、企业诉求等客观因素,行政执法差异化监管措施进一步改善规范,焦化市场体系建设有所改善,竞争趋于理性。
201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炼焦行业化学工业污染物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针对炼焦化学工业废气、废水、固态废料和噪声污染提出了一系列污染防治技术。
根据要求,焦化行业推广新技术应用和先进管理经验成效显著。焦炉上升管余热、初冷器余热、烟道气余热、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不断成熟完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研发技术取得突破并得到普遍应用,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循环经济发展也成果斐然,焦炉煤气脱硫废液提盐、制酸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焦化行业还积极开展“焦化示范企业”创建试点工作,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体系成效显现。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表示,国家环境重点监控地区焦化生产企业,焦化废水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备煤、炼焦、焦化产品的贮存转运密闭等设施基本完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措施基本建成投运,部分企业已达到超低排放标准,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果持续改进,节能环保技术及配套装备在改进提升中也有新突破;焦化行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水平发展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焦化生产企业有 500 余家,焦炭总产能约6.3亿吨,其中常规焦炉产能5.5亿吨,半焦(兰炭)产能7000万吨(部分电石、铁合金企业自用半焦(兰炭)生产能力未统计在全国焦炭产能中),热回收焦炉产能1000万吨。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根据焦化行业的产业分布,山西省产能超过1亿吨,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产能超过5000万吨。半焦(兰炭)生产大多分布在在陕西、内蒙古、宁夏及新疆等地区,热回收焦炉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区。
与此同时,焦化行业焦炉煤气制甲醇总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左右,焦炉煤气制天然气能力达60多亿立方米/年;煤焦油加工总能力达到2400万吨/年左右;苯加氢精制总能力达到600万吨/年左右,干熄焦解决能力4.41万吨/小时。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认为,我国焦化行业经过近5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高水平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产业集中度较低、布局分散,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并存,资源、产品和物流的高效配置仍有挖潜空间。焦化行业仍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有待完善;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和规范自律的自觉意识还有待提升。
特别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我国焦炭产能过剩的基本面还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改变,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我国焦化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仍将在波动调整中运行。此外,焦化企业与上下游的互利共赢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还有待改进。而焦化企业人才的合理配置、专业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